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庆元)“五一”期间,五一江苏省内大部分市民都选择了“本地过节”,快递本地化消费势头强劲,延迟引争议健舆情餐饮消费恢复烟火气,身热露营、潮风周边游持续升温,险多消费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热度上升……5月5日,江苏江苏省消保委发布2022年五一假期江苏省消费舆情分析。发布分析“五一”期间,五一江苏省消保委共计受理维权诉求5045件,快递其中咨询185件、延迟引争议健舆情投诉4860件,身热较往年投诉纠纷量并未明显增加。潮风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32684条。险多消费网购、江苏院线、直播购物、旅游出行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
据悉,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江苏省餐饮和旅游消费方面稳步恢复。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江苏省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外出就餐人群增多,小龙虾、野菜时蔬等美食正值时令,预制菜点也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据江苏省文旅厅数据显示,旅游消费总额40.70亿元。露营火爆“出圈”,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江苏省内部分城市的露营地、房车营地等人气大增,甚至出现“一房难求”“一位难求”的情况。短途深度游需求旺盛,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市近郊游及省内周边游为主。亲子消费热度不减,博物馆和非遗旅游热度不断攀升,除了主题公园外,博物馆成为最关注的“遛娃圣地”。
快递延迟引争议 直播购物维权难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网购的投诉达1037件,舆情监测江苏省内与网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6890条。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快递物流延迟引起退费争议。部分网购渠道维权难,如在网络弹窗、社交平台或广告链接上购买商品,而商品质量并不符合预期,退费渠道不通畅。预售商品引起争议,部分投诉反映预售商品存在着七天无理由退费难、预售时间过长、商品换货难、预售规则不清晰等问题。网购售后服务不到位,回复处理不及时,如智能客服不智能、售后电话打不通、产品存在瑕疵要求退货遭拒等。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直播带货的投诉达83件,舆情监测,省内与直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1145条。主要涉及:直播带货质量难保障,产品瑕疵多、价格纠纷、虚假发货、产品与直播间不一致等。售后维权难,不履行7天无理由退货规定,消费者没有退换货途径,甚至出现“直播间”消失等情况。宣传不实等情况存在,部分主播或销售方存在对商品作不实描述的情况,夸大承诺。
网红景点“滤镜重” 文娱健身陷阱多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热门旅游点相关联的投诉达189件。问题主要有:网红打卡点“滤镜过重”,实际消费体验并不符合预期。缺乏实质性内容,过分注重宣传噱头,同质化商业化严重。打卡点游客承载能力有限,游客数量过多,景区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更新。露营热度攀升引发消费问题,如商家临时加价,存在隐形费用等。
近期,“云健身”引发全民健身热潮。根据舆情监测,“五一”期间,江苏省内与健身相关的“吐槽”信息共1662条。主要问题集中在:健身房售后问题频发,如交费容易退款难,商家转让、倒闭导致预付卡失效。减肥产品存安全问题,如商家虚假宣传、夸大疗效,产品来源不明,容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瑜伽垫、运动衣等健身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瑜伽垫打滑造成受伤,运动内衣没有减震效果等。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院线和密室等公共娱乐场所逐步开放,相关投诉却并未明显增加。“五一”期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文娱消费投诉21件。院线方面少量投诉集中在3D眼镜的购买使用未提前告知和电影票退改签问题。密室逃脱等新型文娱项目的消费纠纷主要是退费难,一些网络预约订单退费不及时、不退费或退费率低。部分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经营者推出预充值服务,卡内余额退费不易。此外,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些密室门店的商家规则告知不清,事前风险提示告知较为随意,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消保委建议:注重消费体验
聚焦新型消费,与时俱进破难题。要关注“露营热”“野餐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人员聚集风险。景点在加强自媒体宣传和网红引导的基础上,应当提供更灵活、多样的服务,优化景区的限流预警、完善预约制度,提高消费体验。
关注消费常态,层层推进促提升。对于餐饮、住宿、退票、交通等假期多发、易发舆情的领域,建立并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把舆情防范“端口迁移”“治标也治本”;并且对外做好消费预警,建立某行业或领域的消费状况预测机制,同时及时关注网民声音,在危机应对上多下功夫。
监管引导并行,多方出力促公平。监管者要设立风险预判机制,将监管和科普同时进行。企业要做好产品、服务的把关,要守好“底线”。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审慎发声。多方共同发力,及时化解舆情,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王峰康明斯宣布其可使用甲醇燃料的船用发动机获得挪威船级社原则性认证海上“大风车”,“船”奇故事多大“芯”闻!康明斯K38助力40米运维船畅行海上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记者李洪涛)入夏以来,烧烤业进入消费高峰期,各种形式的烧烤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最为喜爱的饮食和消费方式,三五位好友开怀畅饮,“撸串儿”成为了聚餐的主流。烧烤食品虽然好吃,但不宜常吃,每 ...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3月27日上午,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协会大会议厅内汇聚了近百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者代表,现场听取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黑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张来斌《争做“ ...
8月1日,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志坚到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轻卡制造公司调研,为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王志坚调研了总装车间整车装配线工艺流程、精益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改善车间工作环境提出具体技改要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陈红生记者薛庆元)“我上次买的冰淇淋是去年生产的,还能不能吃?”“我报名参加了艺术类培训班,经营者‘跑路’了,能不能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家中药品过期了,怎么处理?”……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11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消保委“共享法庭”成功调解了因车辆变速箱维修问题引起的消费纠纷。这是自今年8月临平区消保委成立“共享法庭”以来成功调解的首例消费纠纷,受到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