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9月27日,美容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发布通知,叫停要求各省、广告自治区、撕掉直辖市广播电视局、套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等单位停止播出 “美容贷”及类似广告。贷面通知称,美容贷近期发现,叫停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广告诱导超前消费、撕掉超高消费,套路涉嫌虚假宣传、贷面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美容贷造成不良影响。叫停(据9月2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先美丽,广告后买单”“0利息0首付变美丽”……如今,出于对美的追求,很多人难以抵御美容项目的诱惑,而一些敷了“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面膜的“美容贷”广告好像能让美容成了花小钱就能实现的梦想,很容易打动一些爱美却一时囊中羞涩者的心,从而把他们吸引到“美容贷”的怀抱中。
不少外表美丽的“美容贷”,实为内在丑陋的“套路贷”、侵犯消费者权益的 “坑”。一些医美机构惯于用“1元钱的小气泡深层清洁”“脱毛体验价1元起”“9.9元的祛痘套餐”等“超低价”“白菜价”的优惠广告吸引消费者,等到消费者进入实质医美体验阶段,就又诱导消费者做费用高昂的医美项目,并顺势推荐“美容贷”。为了打消消费者的贷款疑虑,提高“美容贷”的办理成功率,一些医美机构在营销宣传中表示或承诺 “美容贷”低息甚至无息,或者只说月利率,使年利率模糊化,个别医美从业人员还直接用消费者的手机操作办理 “美容贷”,从而导致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就背上了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债务。
实际上,“美容贷”利率往往远超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的“美容贷”甚至就是高利贷。同时,“美容贷”还常常包含各种名目的手续费,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这些“美容贷”连环套路,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财产权。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医美机构善于用“美容贷”营销术忽悠无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诱导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既侵害了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也带歪了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
“美容贷”往往与霸王条款孪生,医美机构、网贷平台往往在事前说得天花乱坠,在事后又做一套,一旦消费者提出退款、取消贷款或发生美容纠纷,他们就会变脸,推卸责任。
显然,一些忽悠式广告为“美容贷”的套路敷上了伪装“面膜”,美了容,贴了金,增强了“美容贷”的欺骗性,加剧了“美容贷”欺骗误导消费者的风险,对“套路贷”的营销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叫停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机构、平台的“美容贷”广告,能够减少“美容贷”的营销传播渠道。
消费者苦“美容贷”的套路久矣,确实该拿出强力措施治理 “美容贷”了。广电总局叫停“美容贷”广告释放出严格规范治理“美容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清晰信号,也迈出了治理“美容贷”的关键一步。相关部门也应积极跟进,依法推出配套治理措施,对有关“美容贷”的欺骗、误导宣传、霸王条款、不明确告知利率信息、高利贷、隐性收费等问题进行全链条全系统治理,给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27最新消息!教育部近日正式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 涉及安徽高校的专业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3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一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镶嵌类珠宝玉石、床上用品、卫生巾等产品开展的监督抽查结果进行发布。本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发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3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一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镶嵌类珠宝玉石、床上用品、卫生巾等产品开展的监督抽查结果进行发布。本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发 ...
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7月20日,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在纪检监察机关等监督下,使用市教育局认定的电脑摇号系统,对招生学校报名成功的学生进行线上随机分组,并于7月21日—22日在家长代表监督下抽取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月16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第3期节日热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此次共组织开展节日热销食品专项监督抽检1060批次,检出合格样品1057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 ...
为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进一步遏制月饼过度包装现象,8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手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宣布,将在中秋节前对月饼过度包装情况进行消费监督,倡导月饼产品回归食品本身属性和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