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下单成功不发货、聚焦“发空单”诱导收货、物更直播间购买“三无”食品……面对“双11”网购促销热潮,有谱为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聚焦提前“避坑”,物更11月3日,有谱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聚焦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物更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有谱甘肃省消费者协会、聚焦青海省消费者协会、物更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网购消费典型案例,有谱并为消费者支招。聚焦记者注意到,物更公布的有谱6起网购典型案例均是当前网购中的热点问题,比如“发空单”诱导收货、宣传视频与实物不符、直播间兜售“三无”食品、网购培训教程退款难等。
今年8月,消费者夏先生向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自己在一家网购平台购买的一台手机,下单并付款成功,但商家迟迟不发货,称工作人员误操作上架了无货的产品,无法发货。经调解,商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违约行为,赔偿消费者1000元,消费者同意撤销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宠物消费的日益增长,新的消费套路也时有发生。陕西消费者黄先生在直播间购买宠物猫被诱导私下交易,遭遇连环套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首先黄先生在直播间被诱导添加商家微信后支付700元,次日又被要求支付300元运费,几天后商家又电话通知说猫到了但需支付2100元的猫粮费用,但黄先生与送货人员确认除宠物猫外无其他物品。经调解,商家退还黄先生所有费用1000元。
六地消费者组织提醒消费者参与网购促销活动要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商家或主播所谓的“最低价”宣传,要多渠道、多平台比较;要选择正规平台,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较高、评价良好的商家;要了解商品详情,保存好宣传资料,如宣传页面、宣传视频、主播承诺等,不要脱离平台私下交易;要关注物流信息,如商家迟迟不发货或拒绝发货,保存订单积极维权;要先查验再收货,促销活动期间收件量会增多,一定要开箱验货后再点击“确认收货”,切勿在没有收到货物之前点击“确认收货”,以免遭遇“虚假发货”骗局;要保存好购物凭证,发生纠纷及时拨打12315、12345或向经营者所在地消费者组织投诉。
责任编辑:游婕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周某销售假冒的“耐克”服饰和鞋子,被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公益诉讼。近日在法院的主持下,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周某在《中国消费者》杂志上刊登公开道歉信,并支付销 ...
中新网10月12日电 北京时间12日晚,2018年“新学院奖”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揭晓。作为今年“缺席”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替代奖项”,“新学院奖”有哪些看点?谁有望折桂? “新学院奖”缘 ...
今年在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9所;支持和鼓励20万人口以上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今年年底前所有中职学校均达到B类以上办学水平;启动非贫困地区的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2月3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企业预收了货款却逾期不发货、不退款,不提供售后服务,消费者将企业诉至法院并胜诉,企业对26万余元赔偿一事仍旧毫无回应……2月6日,记者从浙江省舟山市消保委获悉,舟山市消保委 ...
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记者陶维)8月30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合肥市消保委在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绿怡居社区开展消费教育进社区活动,邀请合肥市盐业公司为居民开展食盐安全与健康科普知识讲座。食盐安全与健 ...